谈谈传统中国医学
2017年12月4日
于我舅舅在文革时期也坚持在上海人民广场公开教拳。这原是蔡鸿祥老师教拳的场地。蔡鸿祥老师去上海体育宫作副负责人,并成为专职上海武术队教练。就把场子交给我舅舅。舅舅不负所托,把场子搞得蓬勃兴旺。每天早上很多学生舞棒弄抢,剑光刀影,单练对打,那个年代喜欢观看武术的人群很多,所以每天里三层,外三层围了很多观众。有的还是常常来的老看客。不断有新学生加入,人员越来越多。
星期天更热闹,舅舅的师兄弟带着学生从上海各地赶来。学生更是兴高采烈,干劲冲天,抡胳膊伸腿精神饱满,劲力充沛。演练套路精气神十足。围观看众更超平时,人山人海。
文革中这样大张旗鼓的传授传统武术。我舅舅遭到严厉的审查,禁止舅舅再教拳授徒。查不出问题,就把我舅舅弄到最苦的地方劳动。
因为武术,舅舅认识很多中医名家,有的成为好朋挚友。接触多了从而迷上了医学。自不能教拳后。舅舅带着我到处寻师学医。那时侯。著名的中医,大多出身中医世家。很多杏林高手都是从传统中医培训系统中教育成才的。
传统中医教育和中医学院教育是截然不同。传统中医是从技能技术启蒙,而中医学院是从书本知识灌施。
过去的传统中医。大多是家族传承,或师徒传授。
在中医世家,一个孩子很小时,就会被抱着去家族的诊所,大多是男孩,女孩比例少。小孩喜欢人多热闹,看到怎么多人。一般都能呆一段时间。就这样,日久天长,有的孩子会喜欢呆在诊所里玩。有的呆不长就哭闹,吵着要出去玩。
有心的长辈就可以鉴别出后辈子孙是否有学医天赋。对没有医学天份的孩子,长辈不会逼迫他们学医,因为这样做的结果,很可能误了子孙,害了苍生在中医世家医学的大好环境中。中医世家子孙,如鱼儿欢快的游戏在清水绿波之中,似小苗贪婪的深扎肥土沃壤之中。日久天长。小孩天性纯朴。玲珑剔透,故而容易感而遂通,阶及神明。在长辈的诊所。目睹,耳闻,鼻嗅,初来求诊者于经过治疗后的身体变化。经常接触。潜移默化。小孩不仅可以清楚知道病人的明显变化,也会捕捉到细微的不同。加上经常把脉,手指常常通过病人的寸关尺和对方身体对话。病人脉象的轻重缓疾,浅深浮沉等等不同现象,往往可以引起小孩浓厚的探索兴趣,去细致入微的探查病人的状况。长辈也会经常询问孩子,某某人的身体情况,小孩会啰啰嗉嗉的描绘病人的状况。当然很少运用医学术语,而是用小孩的语言告诉长辈。千万不能小视孩童的智商和高度的观察能力。甚至有时会令长辈也大吃一惊。喜出望外。从而重新申查病人,发现自己的遗漏误诊,然后开出更好的药方。教学互长,教授和学生相互促进的事在真实生活中会经常发生。随着小孩的一点点长大,长辈也会根据实际状况,告知孩子一些身体的不好现象,可以用什么药方调正,试着告诉孩子一些中医药方。刚开始长辈一般都由药方教孩子治病,针灸推拿要待孩子更大才能教。
中医世家一般多要子女练习武术,或者练家传强身健体的功法。有的家境殷实的中医世家,还会重金聘请武术老师培养子女。做医生。不管中医,西医身体都必须健康强壮。否则,身体很难适应这个行业。
中医世家的孩子早的长到十三,四岁,晚的十七,八岁,家里的诊所就会新添上他们的桌椅,开始他们正式的治病生涯。同时长辈也开始督促他们学习医药经典。这样的学习程序是非常合理并且十分有效。书上写得和真实生活中得来的。相互对照,帮助理解。这样就很快可以把书中知识运用到平时的治病之中。
我有一挚友,出身中医世家,祖上行医历经几个朝代,同时也是武术世家。因为他喜爱我的八卦掌。跟我学。他坚持称我老师。我是把他视着好友兄弟。他家学渊博,家里出了很多医术高手。他从小受到传统中医的培养。医术很好,在很多方面读远远超过我。
他告诉我,一件发生在他十几岁的经历。十几岁的年龄,家里就安排他独立看病开方。有一次,长辈发现他开得方子,和长辈诊断而得出的方子出落较大,再补充一点。他的爷爷家,姥姥家都是中医世家。长辈们不想轻易改动孩子的药方,经过长辈们一起合议,最后决定就照孩子的药方,让病人回去抓药服用。这个病人服了药后,疾病十去八九。高兴得四处传。巍家出了个小神医。这件事对他提高医学水平极有帮助。
生长在中医世家的孩子,如果喜欢医学,天赋又高,很容易成功,就算学医天份不太高,只要自己勤奋,在长辈的呵护下。在开始行医时,有长辈保驾护航也可以慢慢成长。以后成为杏林好手也有可能。传统中医的传承除了中医世家,家族中的培养系统外,还有一种师徒传授训练系统。
有的中医世家也会把家族的精英子弟送到医术精通,医德高尚的中医师那里深造。一些德医双馨的长辈有时遇到某个聪明伶俐,勤奋敦厚的孩子,也会收为徒弟。
师徒之间,关系都很融洽。教得是掏心掏肺,学得是老老实实,徒弟一进师门,以后少则几年,多则十几年一直和师傅生活在一起。除了侍诊读书外,也里里外外帮助做力所能及的家活。如果师傅一个人,更是关心照顾师傅的起居饮食。师傅和师傅一家都把徒弟视为亲人。过去常听人说,师徒如父子。
师徒培训和中医世家培养子弟略有不同,由于徒弟年龄已大,一般也有十几岁。普遍可以识字断句,医学书籍也看了一些。实际治病能力也有。所以对这些徒弟,从平时的看诊中发现问题,然后进行指导。有时自己看完一个病人,也会听听徒弟的意见。有时也会根据徒弟的方子,点评一下对,錯,不足。
至于完全不懂医学的徒弟,一开始也不会让他们光读医书,甚至不让他们读书,而是每天跟着师傅,看着师傅怎么看病。师傅也会告诉徒弟一些诊病的方法,如何看气色,舌苔。怎样把脉等等。这样培训个一年半载,徒弟慢慢也会从不懂到能够运用。
传统中医师一般都练武术,或者练家传强身养生功夫。在带徒弟时。也会传授徒弟,并督促徒弟经常练习。
有了强健的体魄,充沛的精神。师傅会教徒弟针灸,推拿等治疗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