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拳
如果说太极拳是世界各国爱好养生者,拿来健身的中国传统武术中人数最多的拳种,那么永春拳是全球喜欢搏击者中,学习中国功夫用来搏击的人数之最。
永春拳本是中国南方一个很小的拳种。凭借李小龙一人之力。风靡全球。现在世界各国到处都有永春武馆。所学所教各种肤色都有,凡是喜欢中国传统武术的,想学打的无一不把永春放在首选。永春在中国传统武术中走的是纯技击道路。在我得到的资料信息里,永春没有传统武术的大弓步,大马步。也不采用低桩。大多是高桩,两脚距离也相较其它拳种要小。而且在永春拳系统里没有套路训练。所谓三个小套路,其实纯碎是技击组合,因为所有动作都是技击动作,照门内人说法,都是干货,没有水分。很明显永春的创始人,没有把技击动作和古典中国舞蹈动作进行艺术融合。这也造就了学习永春拳者都是为了防身而练。不需要像其它门派要化很多时间练套路。
如果没有李小龙的出现,在传统武术比赛都是比套路的大环境里,永春拳的三个技击组合是很难获得好的成绩。这样的话,永春拳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。
永春拳的三个技击组合,麶手和打木人桩,完整地体现传统武术接手打技击训练系统。由于永春拳学者在这个系统中长期练习,身体已经拥有一触即发的能力。所以能在接手打范围内运用自如。练永春的以敢打,敢拼雄据传统武术实战之魁首。
但永春拳练者一旦上了擂台,所遇对手都是练脱手打技术。
这就产生了。练和用不一致的问题。我们看看搏击手练习打沙袋,而练永春打的是木人桩。其中的差异就在于搏击手练的是直接攻击目标。永春学者练的是一手防,一手攻,或者一手之中做攻防两个动作,攻防合一虽然好,但比起直接打击目标还是有时间差。这样在比赛中就会产生不合节拍,以至于永春拳虽以速度快,直线抢攻,距离短著称,但因为多了一拍或半拍。要战胜对手就要化很大代价。
我认为传统武术技击比赛要脱离竞技搏击圈子。单独进行。如果竞技搏击手要挑战传统武术技击手,就应该按照传统武术接手打规则来比赛。
我多次提出传统武术技击术是拳和兵器合一的产物,平时练拳。用时是动刀动抢的,(抢指得是长抢,不是火药抢。)
如果我们迁就竞技搏击规则,也搞脱手打技术。那么,传统武术技击就无法充分发挥,看看今天的散打。前车之鉴还不够我们传统武术技击爱好者深深反省吗?